2026.5.13-15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距2026年展會還剩
天 時 分
AME服裝智能制造展|一周資訊
貴港打造千億元紡織服裝產業
青成服飾、華智服飾、絲黛達服飾、眾思服飾……車輛進入平南縣大成大道園區段,正在建設中的項目外墻掛出的服飾品牌映入眼簾,放眼望去,披著綠色安全網、架著腳手架的在建樓房有上百個。這里是位于平南縣的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9月16日,平南縣召開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新聞發布會。該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劍在會上說,平南縣累計簽約紡織服裝企業244個,計劃投資額309.38億元,已開工建設項目100多個,六運印染等37個項目將在年內竣工投產,同時在談的紡織服裝企業還有100多家。紡織服裝時尚新區立足貴港、根植兩廣、面向全球,目標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來源:廣西日報
轉型十年:東莞紡織服裝產業再出發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常樂昕 東莞報道9月24-26日,由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辦,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承辦的“2021東莞紡織服帽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東莞召開。這是“十四五”時期東莞首個聚焦紡織服帽全產業鏈發展的高端論壇,彰顯著近年東莞全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發展的決心。2020年,東莞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51.6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總規模的16.5%。然而隨著土地和人口優勢減退,傳統產業利潤空間縮小,近年東莞紡織服裝制造業也早早嗅到風向,布局產業轉型,開啟新一輪“蝶變”之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華為、百度進軍紡織服裝業!紡織服裝業AI時代或將來臨!
近日,華為、百度分別與紡織行業企業簽署合作協議,這意味著紡織行業在將在技術加持下迅速轉型,實現雙方資源和能力的強強聯合!工業4.0時代下服裝數字化技術新發展。工業4.0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明確提出將機械生產、互聯網、物聯網三者緊密結合,實現原料配送、生產與物流的智能化,并從根本上改變商品的生產流程和方式。在此背景下,服裝業為代表的工業4.0改造率先啟動。對今天的消費者來說,他們更愿意通過微信、互聯網大量了解品牌,會有更多自己的選擇。所以服裝定制,個性化服裝應運而生。只有通過社交化、互聯網化的發展,才有可能使今天的制造業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帶來優。
來源:鳳凰網河南
越南紡織服裝及鞋類原輔料逾一半進口自中國
越南《海關在線》9月19日報道,越南海關總局公布,8月份,越南紡織服裝、鞋類(各類棉花、布匹、紗線及紡織服裝鞋類原輔料)進口總額達18.9億美元。前8個月累計,該項產品進口額達177億美元,同比增長29.4%,相當于凈增40億美元。該項產品產地主要來自中國,自華進口額達92億美元,同比增長35%,占比高達52%。其余依次是韓國(17億美元、增長15%)、中國臺灣(17億美元,增長32%)、美國(13億美元,下降5.1%)。
來源:走出去導航網
青島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力向創新和高端邁進
近年來,為推動以紡織服裝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健全政策體系,提升服務水平,制定出臺《關于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深化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加快“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開展“工賦青島”系列活動,紡織服裝產業在產品創新研發、高端化發展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50個新材料產業項目參賽,大賽評審團由15位來自產業屆、學術界、金融界的專家組成。下一步,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繼續貫徹落實《關于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深入實施“工賦青島”專項行動,強化“做企業貼心人”服務理念,引導企業不斷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來源: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縣動態
廣西南平打造紡織服裝千億產業集群
新華財經南寧9月17日電 16日在廣西貴港市平南縣舉行的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新聞發布會透露,截至目前,平南縣已簽約紡織服裝企業244家,計劃投資309.38億元;已開工建設項目100多個,六運印染等37個項目年內將竣工投產;同時在談的紡織服裝企業還有100多家。平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劍介紹,平南縣計劃用10年的時間,實現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達1500億元、帶動100萬人就業的發展目標,把平南縣建設成為現代高端紡織服裝創新集聚區。今年8月19日,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成為全國兩個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示范縣之一。何劍說,下一步,平南縣將堅定“園區化、高端化、國際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致力建成互聯、低碳、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智慧園區和綠色園區;繼續大力開展產業大招商活動,加快園區、供電、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污水處理、道路等配套設施。
來源:新華財經
圖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客服刪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