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5.13-15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距2026年展會還剩
天 時 分
四川-廣漢-三星堆,一場正在進行的考古發掘,令廣大網友為之沸騰。金面具殘片、縱目神像、鳥型金飾片、青銅神樹、精美牙雕殘件……
三星堆出土的縱目神像,名叫“蠶叢”。《華陽國志》云:“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蠶叢是古蜀國的開國者,擅長桑蠶的養殖和絲織品加工。
圖 |來源于網絡
這次的考古成果之一,發現了絲綢的痕跡。既然能確定縱目神像是蠶叢,很多青銅器具都可以確定用途了,它們可能是用來繅絲和紡織的。
圖 |來源于網絡
比如這個方向盤,已經有紡車的雛形了。三星堆用昂貴的青銅制作紡織工具,因為當時絲綢同樣昂貴,配得起這份榮譽。
圖 |來源于網絡
這個器具,還開有順滑的“絲槽”,非常清晰,有利于高效產出絲織品。而青銅神樹,名叫“扶桑”,是一種原始的桑樹模型。桑樹的葉子,是養殖蠶寶寶的糧食。
圖 |來源于網絡
李白有詩曰:“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這個器具,想必就是“魚鳧”。魚鳧同時也是一種紡織器具,喙部有一個穿絲孔,尾部有三個穿絲孔。
圖 |來源于網絡
出土的青銅立人像,雙手保持著調絲的樣子,熟練而端莊。其他如青銅鼎上的紋飾,可能是“蠶蛾紋”,而青銅鼎可以用來煮絲和染色。三星堆發現很多絲原蛋白的殘留物,也印證了上述說法。
考古黑科技“亮瞎眼”,在這次考古中發現了絲綢的痕跡。中國用超前的科技開啟時光穿梭的大門,而千年歷史文物造型奇特工藝令人大贊,又不得不懷疑古蜀是一場穿越文明。
數碼印花技術是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集機械、計算機機電子信息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品。
它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項技術的出現與不斷完善,給紡織印染行業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其先進的生產原理及手段,給紡織印染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簡而言之,數碼印花是將花樣圖案通過數字形式輸人到計算機,通過計算機印花分色描稿系統(CAD)編輯處理,再由計算機控制微壓電式噴墨嘴把專用染液直接噴射到紡織品上,形成所需圖案。
長期以來,由于傳統工藝的局限,生產印花產品必須要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數量,企業才會有效益。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的需求越來越趨向多樣化、個性化。
數碼印花技術的出現,使這個長期困擾企業的難題迎刃而解。過去一個產品從設計到交貨需要幾天甚至幾十天,現在顧客選定了花型和面料,1—2小時成品便可到手,能較好滿足消費者穿著或裝飾的個性化需求。
有人預測,21世紀數碼技術將以最快的速度與網絡技術結合,進而實現完全個性化的、一對一的量身定制的經營模式。
將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對廣大紡織品設計師來說,它是極好地發揮個人創造力的工具,使他們能夠充分展示創作才能,將最理想的作品變成現實的成品。
數碼印花色彩豐富,采用四色加專色,可印出1670萬種顏色。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從家裝到服飾、旅游用品都可以按個人愛好,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新技術的出現還會帶動一個新的市場,刺激新一輪的消費需求。
數碼印花將直接促進“綠色紡織品”和“綠色制造”的發展。由于數碼印花是將染液直接裝在專用盒中按需噴射在織物上,既不浪費,也無廢水污染,杜絕了調漿間印花機沖洗而排放的染液,達到印花過程無污染。
也省去了膠片。絲網、銀筒等材料消耗。既減輕了企業負擔,又實現了環保的要求。
●數碼印花的生產過程使原有的工藝路線大大縮短,接單速度快,打樣成本大大降低。
●數碼印花技術的原理使得其產品打破了傳統生產的套色和花回長度的限制,可以使紡織面料實現高檔印刷的印制效果。
●數碼印花生產真正實現了小批量、快反應的生產過程,生產批量不受任何限制。
●高精度的噴印過程使得噴印過程中不用水不用色漿。實現了低能耗、無污染的生產過程,給紡織印染的生產帶來了一次技術革命。
屆時,我們有邀請到兄弟、愛普生、康麗、MIMAKI、印可麗等專注于印花設備的行業大佬,想要一睹他們的風采的話,就來2021年5月27日2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虹橋)舉辦的AME服裝智能制造展看看~